網售處方藥雖然開禁 但電商不可能賺的那麽瘋狂

時間 :2015/02/12 14:47:22

市場格局看上去即將被打破,前途一片光明 。
 
但點蒼鶴還是想給大家夥潑點冷水 ,即便處方藥網售政策開禁 ,電商也無法在萬億規模的處方藥市場裏挖掘到像樣的份額 ,更不可能顛覆傳統處方藥在醫院的銷售地位 。
 
如果醫藥電商能做起來 ,無需等到今天 。這根本不是政策限製處方藥網售阻礙了電商市場的形成 。這是因為 ,即便是OTC市場 ,好歹也有2000多億 ,而OTC藥品在網上的銷售額2012年是17億 ,2013年40億 ,別說與1.3萬億的藥品總銷售額相比 ,就是在自己的OTC領域 ,這丁點的藥品網售規模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難道這是政策限製的原因 ?
 
有人會說 ,處方藥解禁不一樣 ,很多慢性病藥品需求量大 ,在網上采購 ,一是藥品生產企業省去了招標代理等環節 ,可以將壓縮中間費用讓利給消費者 ,這一點看上去還是蠻有吸引力 ;二是網上購藥便捷 ,省去了到醫院掛號排隊等待等繁瑣環節 。
 
但我們同時要注意 ,處方藥不管你在醫院藥房拿藥 ,還是在零售藥店買藥 ,都需要憑醫生處方購藥,在網上當然也不能例外 。那麽 ,如何解決在網絡上的處方問題 ?
 
稍具規模的醫院 ,如今都已經用上了電子處方 ,理論上可以便捷地實現處方與藥店及電商共享。然而在現有的體製下 ,不管是醫保控費把藥品作為成本 ,還是嚴厲監管藥品占比 ,但隻要是補償機製沒有到位的一天 ,醫院仍舊可以通過藥房托管及明裏暗裏的二次議價方式向上遊供應商要利潤 ,以藥養醫的本質還是沒有改變 。在此情況下 ,醫院沒有處方外流的驅動力 。
 
作為患者 ,在心理上既然選擇了某家醫院就診 ,天然信賴醫院藥房提供的藥品 ,這是患者心理習慣 ,輕易改變不了 。其次 ,從醫療本身的特性來看 ,除了口服藥或一些外用藥品可以在醫院外使用外 ,患者不可能帶針劑藥品到醫院外使用 ,更別提動手術等醫療行為了 。
 
就算患者是敢於嚐鮮的年輕人群 ,利用類似阿裏健康APP上傳處方讓周邊的藥店提供藥品 。但對不起 ,常見的情況有可能是 :藥店敢於報出比醫院低的價格 ,但實際提供的藥品要麽是同通用名不同劑型的品種 ,名不副實(比處方上的藥品便宜) ;要麽,由於客單價低 ,藥店如果送貨上門物流成本高企 ,最終的結果是讓患者到藥店自提 。就這樣 ,饒了一大圈 ,本來可以在醫院稍等幾分鍾就可拿藥並使用的 ,反倒舍近求遠 ,購藥體驗極其糟糕 ,試問 ,能夠網上購藥的患者能有多少 ?
 
這還不用說如何保證處方的真實性 ,如果存在處方造假的漏洞 ,相信監管機構一定會遵從藥品安全第一的原則對整個電商流程進行查缺補漏 ,這條路很有可能會被堵死 。
 
那麽 ,慢性病品種 ,特別是新特藥 ,由於藥價高 ,患者需要長期服藥 ,具備電商盼望的客單價高、消費高頻次的特性 ,醫藥電商是否會在該領域出現爆發式增長呢 ?
 
答案是不一定 !這和生產企業的營銷模式和發展戰略有關係 。
 
如果是單純的慢性病品種 ,如乙肝抗病毒的恩替卡韋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韋酯等藥品 。這類品種是乙肝患者需求量非常大的品種 ,久病成良醫 ,患者當然需要尋找到價格便宜的購藥渠道 。然而 ,這類藥品在藥企 、代理商 、商業 、醫療機構之間 ,已經形成了穩固的利益鏈 ,甚至是形成了一個具有天然排斥損害自身利益的閉環,如何將這些利益切割出來放在網上銷售 ?藥企將會進行長期規劃和考量 ,很難一下子打破現有利益平衡尋求電商出路 。
 
而對於新特藥 ,例如抗腫瘤品種 ,客單價高得令醫藥行業之外的電商都覺得垂涎欲滴 。但此類品種 ,由於產品具有一定的學術性 ,監管機構不大可能批準進入正麵清單 。藥企本身對代理商的要求也很高 ,要麽進入高端的專科醫院銷售 ,或者 ,通過DTP藥房模式操作 ,即患者首次在藥店購買 ,之後 ,由藥店送貨上門 。模式的關鍵在於後麵 ,送貨上門的同時 ,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 ,進行後續的患者教育和用藥指導 ,並搜集相關數據 。而這些一係列的藥事服務 ,如果脫離專業藥店的配合 ,線上的電商是難以開展的 。
 
因此 ,慢性病及新特藥 ,由於品種屬性和藥企綜合考量 ,對於介入電商渠道非常謹慎 ,想指望電商在這個領域一下子爆發 ,可能性不大 。
 
在今天這個嚴冬已去 、春意漸來的時節 ,行業也仿佛感受到了醫藥電商的春天 ,但點蒼鶴真是一個不合時宜的好鳥 ,一盆冷水潑下來 ,令人感到透骨冰涼 。處方藥網上銷售解禁 ,固然是時代的進步和市場的利好 ,但也要清醒地看待麵臨的諸多問題 ,不盲從 ,不跟風 。
 
上一篇 :浙江中標產品目錄“基低藥”居多2015/02/12 14:46:07 下一篇 :新聞測試內容111112016/03/03 12:08:07